夏至夏至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。斗指午;太阳黄经90°;于公历6月21~22日交节。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。对于北回归
立夏,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标志着万物进入了生长旺季。历书云:“斗指东南维,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那么古人是怎么过立夏的呢?在周礼中记载“立夏之日,天子
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-07日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,太阳黄经达45°。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历书: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是中国传统节日,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,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,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人们亲近自
花朝节节日简介花朝节,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,简称花朝,也称“花神节”、“百花生日”、“花神生日”、“挑菜节”,汉族传统节日,流行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,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、二月十二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
二月二,龙抬头!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时生,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,是民间俗称“龙抬头”的日子这天起,万物复苏春天真的来了!龙抬头(农历二月二日),又称春耕节、农事节、
“春分时节雨纷纷”,这是最容易记住的一句话。古代很多诗人对这个节气留下了优美的诗句。春分,一个做“竖蛋”、吃“春菜”、送“春牛”、春祭的日子。在每年春分那一天,各地都会有千千万万的做“竖蛋”试验,这被
二十四节气之雨水!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,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,到3月4日或5日结束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,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。俗话说“春雨贵如油”,适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元宵节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根据
我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祭灶、守岁、拜年、祭神、祭祖、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,一直到正月十五“元宵节”结束。正是这些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,让春节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
2022年立春的具体时间是2022年2月4日04:50:36,星期五,农历正月初四。立春,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又名正月节、岁节、改岁、岁旦等。。立,是“开始”之意;春,代表着温暖、生长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
大寒(二十四节气之一)大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。斗指丑;太阳黄经达300°;于每年公历1月20—21日交节。大寒同小寒一样,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,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。根据我国长
腊八节,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,又称为“法宝节”“佛成道节”“成道会”等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,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。腊八粥,又称“七宝五味粥”、“佛粥”、“大家饭”等,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
小寒小寒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,冬季的第5个节气,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。斗指子;太阳黄经为285°;于每年公历1月5-7日交节。冷气积久而寒,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,它与大
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。冬至习俗因
大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冬季的第三个节气。斗指癸,太阳到达黄经255度,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-8日。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,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。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,是反映
《二十四节气——小雪》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,冬季第2个节气,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,即太阳到达黄经240°时。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,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。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斗指戌;太阳黄经为210°;于每年公历10月23—24日交节。进入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。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