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
立夏,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标志着万物进入了生长旺季。历书云:“斗指东南维,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那么古人是怎么过立夏的呢?
在周礼中记载“立夏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,迎夏于南郊。”在这一天,天子要带领文武百官赶赴都城南郊,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,以迎接夏季的到来,而且君臣都要穿赤色的衣服,带赤色的玉佩,乘坐的马匹与车乘也得是赤色。红色既与夏日相匹配,又表达了君臣希望民间丰收,百姓日子红红火火的盼望。除迎夏仪式之外,皇帝还会将去年冬日里储藏的冰块拿出来分发给群臣,是为“立夏日启冰,赐文武大臣”。
民间还有吃立夏蛋、“脚骨”笋、蚕豆、立夏饭、称体重等习俗。在慈溪、一群汉服爱好者,举行了一场明代立夏祭祀活动。
司礼引路,领着皇帝、将军、司祝、一众命妇侍女。
司礼引导皇帝净手,司祝宣表诵读祭文,众人行礼。
饮立夏茶。祭祀结束后、汉服爱好者还向围观群众教授汉服礼仪,并与小朋友们参与立夏“斗蛋”“称重”等传统习俗。
传统留给我们的,除了记忆还应有传承。
ps:图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