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
一、拱手
手部动作,注意男女不同。
男子:左手抱住右手。男子属阳,左也属阳,所以阳在外。
女子:右手抱住左手。女子属阴,右也属阴,所以阴在外。
古时候无论坐立,以及在正规场合的行走,都要拱手。现在只用在表示尊敬、正式、重要的场合即可。
二.立容
正式场合:两腿并拢或自然分开(大约同肩宽),两脚对称(不要偏倚倾斜),拱手当胸。
一般情况:两手合拢自然下垂即可。
古时候配合上身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感情,除礼仪场合外,今天可以从简。
三、坐容:
一般男子两腿分开,女子两腿并拢。两手或拱手,或放在膝上。上身挺直,不要靠后背。在轻松些的场合,可以把手放在扶手上,可以靠后背,男子还可以手握腰带,以示威式。
△湖州同袍旷某△
四.行容:
步子要稳重,两臂自然摆动。
表示恭股的场合要撰手,根据礼仪要求或快或慢。
五、行礼:
(1)男子揖礼分三等:
a.动作:拱手当胸,手向前推出,同时鞠躬随宜,然后还原为拱手状。
用于平辈日常打招呼,有事问人等情况。古人一般做两次,今做一次也可。明礼谓齐心或谓拱手。鞠躬幅度视各自情况。
b.动作:举手当口的高度,然后鞠躬,手随之下行,同时向前推出。随之鞠躬垂手,手至膝盖位置即起身,手随之收回到口的高度,然后恢复为拱手。现在可以做一次,但郑重场合应当做两次。
现用于平辈见面,或对尊敬的人打招呼的时候。明礼谓齐口。
C.动作:举手当眼睛的高度,然后鞠躬,手随之下行,同时向前推出,然后随之垂下。当鞠躬约九十度时,手已在膝盖之下,于是起身,手随之收回到眼睛的高度,然后恢复为拱手。现在可以做一次,但郑重场合应当做两次。
这是古代用于问候的礼仪,今天用在特别尊敬的场合。明礼谓齐眼、圆揖、祗揖、肃揖。
(2)男子拜礼有两种:
a.再拜或四拜。动作:先深揖,然后顺势下蹲,以两手齐按地,右手在下,左手按右手上。先跪左足,次屈右足,头至地即起。先起右足,以双手按膝上,次起左足,恢复拱手状,上身鞠躬如也。再拜时,仍先一揖,然后同前。再拜或四拜完成,或赞礼者唱平身,然后上身直立,恢复拱手状。古时久别见父母,及祭祀、宾客行礼,皆用之,今用于家祭或释奠先师。
b.五拜三叩首。动作:先四拜如前,第五拜之后不起身,连着三叩头,然后兴,平身。明朝在正规场合对天子行礼的方式,一般场合四拜或一拜,最隆重的场合还有三山呼三舞蹈。万历《明会典》卷44云:“稽首顿首五拜,乃臣下见君上之礼。先拜手稽首四拜,后一拜叩头成礼。”
(3)女子行礼分三种:
a.点头,动作:首先作拱手状,然后微躬身,微点头。场合如前。
b.万福,古称肃拜。动作:首先拱手,然后低头,屈膝,手随之下垂(两手合拢不变),然后恢复拱手状。在与男子一起行礼或相问答时,如果男子行揖礼,则男子几揖,女子便几次屈膝;如果男子行拜礼,则每一拜,女子做两次屈膝。
来源:抖音 斯年尚仪 有余塘(和潇老师)最早的:87版红楼梦
c.叩首礼,男子行拜礼的场合,女子也可以行连叩。即男子每次拜要起身,女子一次跪地,叩头完再起身。男子每一拜,女子两叩。不推荐这种行礼,但明朝北方有此习俗。
ps:图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